近日,由湖州师范学院承办的第十八届全国核物理大会在浙江湖州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95所高校和27个科研院所的700余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会,交流研讨过去三年我国在核物理理论、实验和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等领域里最新的研究成果,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沿主题。
会议期间,进行了第八届“胡济民教育科学奖”颁奖仪式。六位青年科学教育工作者和三位研究生获得了本届“胡济民教育科学奖”。我院王小保教授获此殊荣,以表彰他在核物理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成绩。“胡济民教育科学奖”是为纪念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和教育家胡济民先生,缅怀他在开创我国核物理、核聚变科学和教育事业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鼓励为发展我国核物理与核聚变事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教工作者和研究生,由北京大学胡济民教育科学奖励基金设立,每三年进行一次评选。
王小保,教授,200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太阳成集团tyc234cc,201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师从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许甫荣教授。随后在芬兰Jacek Dobaczewski教授那里开展了两年博士后研究,在美国J.A. Carlson和A.C. Hayes教授的邀请下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作为访问科学家进行了近两年的学术访问。在原子核结构理论多个问题上做出了贡献,做了一系列推动理论模型发展的工作。擅长跨领域合作,将核结构知识应用到其它学科,体现了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核结构在解决物理前沿、难点、热点问题的不可或缺地位,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理论突破。特别地,申请人在中微子理论方面做了一系列优秀工作,被广泛引用,并受邀多次做国际、国内的会议报告。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s Letters B》, 《Physical Review C》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据悉,物理学科二十多年来坚持“外引内培”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在科研成果产出、科研平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已经形成以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为引领、以中青年博士为骨干、在物理学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富有活力和团结协作的研究队伍,是中国核物理界的重要研究力量。学科现有成员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7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17人,博士占比96%,海外留学经历者占71%。有海外院士2人、国家引才计划人才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有省引才计划人才3人、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1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151人才一层次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未来,物理学科将向着建成省内有特色、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学科目标勇毅前行。